1.市场分析和调研怎么做?

2.仅四成年轻人选择燃油车,一个时代终将远去?

3.新能源汽车井喷背后的故事

4.聚焦3.15,细数新能源汽车六大“罪状”

5.新能源汽车消费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报告总结_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报告

当下汽车市场最火的是什么?

豪华车?日系车?SUV?都不是,答案是新能源汽车。

根据中汽协数据,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8万辆和20万辆,同别增长75.1%和104.9%,单月产销第5次刷新当月历史记录。今年1-11月,新能源车累计增速已经由负转正,为3.9%。

这只是开始。明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中汽协预计,2021年新能源车市有望增长30%以上,开源证券更是给出52.4%的增速预测。

电动车牛市,真的要来了。

目前,各路资本已经纷纷加大筹码入局,新旧势力摩拳擦掌在做准备。

上一轮电动车牛市,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借财政补贴赚得盆满钵满,这一轮牛市,各大车企还能实现雨露均沾么?资本谁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经过整整一年的回调期,新能源汽车市场终于重新振作,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11月全国汽车产销数据出炉,新能源汽车仍然是最风光的细分市场,没有之一。当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年内第五次月度新高,分别达到19.8万辆和20万辆,同别大幅增长75.1%和104.9%。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4万辆和16.7万辆,同别增长66.2%和100.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3.3万辆,同别增长136.4%和128.9%。在11月的卓越贡献下,新能源汽车累计增速终于由负转正。

在中汽协看来,12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极有可能突破22万辆达到历史新高,如此计算,全年累计销量有望达到133万辆(1-11月累计销售110.9万辆)。也就是说,相比去年的120.6万辆,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实现超过10%的双位数增长(2019年下跌4.0%)。

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熊市已经结束,牛市开启了。

这一轮的牛市,有多牛?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相关协会、机构的预测。

中汽协在《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测报告》指出,预计2021年汽车总销量将达2630万辆,同比增长4%左右;而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增加40%以上,达180万辆,市场份额占到6.8%(今年预计占比5.1%)。

兴业证券则上调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期至198万辆,即同比增长54%。“本轮由C端+新车型驱动的国内新能源车成长周期已经确立,产业链中游各环节排产饱满,供需紧平衡;且从调研数据看,各环节明年Q1排产持续强势是与往年相比的最大不同。”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浮出水面后,新能源车市汽车产业链将步入高速成长阶段,加上大众ID.3、特斯拉Model?Y等具备爆款潜质的高质量新品即将引进中国市场,以及“黑马”五菱宏光MINI?EV的持续发力,新能源车市明年行情有望迎来大爆发。

新能源汽车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企业竞折腰。

从今年7月份开始,国内新能源车市表现出来的强劲发展势头,不仅让各路资本纷纷入场加码,也让新旧造车势力加大马力快速前进。

主打EV产品的造车新势力,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资金。为此,已经率先敲钟上市的三家头部企业蔚来、理想、小鹏,都在努力融资圈钱,第二梯队的威马、零跑、哪吒则在为登陆科创板做准备。

12月、理想、小鹏、蔚来均宣布增发美国存托股份(ADS),其中,蔚来将增发6800万股,将融资26.52亿美元,这是蔚来今年以来第三次增发股票;小鹏汽车增发4800万股ADS,拟募资21.6亿美元,是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的首次股票增发;理想增发4700万股,净筹资额约16.02亿美元。

第二梯队企业则在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争取2021年赴国内科创板上市。

12月4日,零跑汽车副总裁王颖公开透露,零跑汽车在2021年登陆国内科创板IPO,预计在明年6月申报,最明年年底实现上市。同时有消息显示,近期零跑汽车在洽谈B轮融资,目标是融资超过30亿元。

此外,威马、合众(哪吒)、恒大、天际、爱驰等都表露过登陆科创板的意向。

科创板用注册制,审批周期短且门槛较低,对科创企业包容性更高,最利于造车新势力上市,故而第二梯队的新造车企业都将目标瞄准了科创板。

而资金实力比较强大的传统车企这边,除了加码新能源新产品,还纷纷将矛头对准了发展空间大、利润更高的高端电动车。

7月份以来,本土的传统车企动作不断,东风和上汽已经分别推出旗下的高端电动车品牌“岚图”和“智己”,长安和长城也在筹划推出高端电动车品牌,北汽集团成立四年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ARCFOX(极狐)推出了首款量产车αT,广汽埃安在2020广州车展上宣布独立,也在朝“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转型。

跨国车企这边也在摩拳擦掌,最具竞争力的是两大巨头大众和丰田,两者均针对中国市场发布了激进的电动化战略。

丰田2020年借C-HR?EV、奕泽E进擎以及雷克萨斯UX?300e三款纯电动车,开启“EV元年”,新能源工厂项目也已正式启动,明年将引入更多TNGA架构下的新能源产品。

大众ID.4?CROZZ已开启预售,将于明年年初正式上市,基于MEB平台打造的首款纯电动车大众ID.3将于2021年正式国产,同时还将分别落户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

群雄逐鹿新能源,谁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目前称霸中国市场的电动车,是特斯拉Model?3和五菱宏光MINI?EV,分别是高端电动车和低端代步电动车的代表,也代表着电动车未来的两极发展趋势。

随着新旧两大势力电动车新产品周期的到来,未来的电动车市场竞争格局将更为复杂,也更加激烈。

预计特斯拉Model?3和五菱宏光MINI?EV依然会是爆款,但搅局者也会出现。

今年下半年上市就已称霸欧洲电动车市场的大众ID.3,将是特斯拉Model?3最强的对手。

定位为紧凑型两厢电动车的大众ID.3,10月份以10475台的成绩击败雷诺ZOE以及特斯拉Model?3,成为欧洲新能源车销量冠军。这也是特斯拉?Model?3在全球市场上第一次遇到可分庭抗礼的劲敌。

入门版ID.3德国售价为2.3万欧元(约合18万元人民币),预计国产后的价格会在20万元左右,以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号召力,以及比Model?3便宜5万元左右,大众ID.3在国内上市后势必成为特斯拉最有力的竞争者。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今年9月曾表示,至2021年底,大众汽车品牌将新推出4款ID.家族纯电动SUV。如此密集的新车攻势,将有助于大众加快速度占领中国电动车市场高地。

特斯拉这边也没闲着,Model?Y明年将在上海工厂投产,为此,特斯拉正在努力提升上海工厂的产能。到目前为止,这家工厂年生产能力已经提升到每年25-26万辆,据称目标是2021年生产约55万台电动汽车,其中包括30万辆Model?3和25万辆Model?Y。

届时,特斯拉和大众将正面硬刚,同时还有蔚来、理想等国内高端电动车品牌出来搅局,比亚迪、埃安高端产品也能分一杯羹。至于刚刚推出市场的岚图和智己两大品牌,就只能打酱油了。

而在低端代步车领域,五菱宏光MINI?EV凭一己之力证明了低端低速电动车市场仍大有潜力,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另一展趋势。这款车出人意料的成功,也让其他本土车企趋之若鹜,届时,这个细分市场也将成为激烈的战场。

不过,指望在新一轮牛市中实现雨露均沾的边缘车企,可能要失望了。

即使是牛市,面对众多电动车产品,见过世面的消费者也会择优而购,品牌号召力、产品口碑、售后服务将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市场分析和调研怎么做?

新能源汽车主要推动力?

钴是具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表面略带淡粉色,质硬而脆,有铁磁性。碳酸钴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有毒性,会刺激眼睛、皮肤以及呼吸系统,通常呈粉红色或淡红色结晶性粉末状,化学式为CoCO3,几乎不溶于醇、甲酯、氨水等有机溶剂,可溶于酸和氢氧化钠。

碳酸钴具有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是重要的钴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在颜料、合金、冶金、催化剂、选矿剂、化妆品、农业、饲料、微量肥料、陶瓷、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氧化钴生产、电动汽车等领域。

碳酸钴可由金属钴或含钴废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钴后,再与碳酸钠反应制得。从钴产量来看,全球范围内,刚果、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古巴是钴的主要生产国。其中,我国钴产量约占世界钴产量的7%左右,排名世界第二,碳酸钴生产原材料供给充足。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7年碳酸钴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碳酸钴生产国、消费国,也是碳酸钴最大出口国。

我国碳酸钴产量占世界碳酸钴产量的60%以上,云南、广东、贵州等省份是我国碳酸钴主要产地。其中,云南碳酸钴产量位居国内第一,占我国碳酸钴总产量的50%以上。

我国碳酸钴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是主要驱动力。“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随着扶持力度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00.3万辆,较2019年增长91%。

新能源汽车产量迅速增长,带动锂离子电池需求上升。碳酸钴是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材料,随着锂离子电池市场迅速增长,碳酸钴发展前景广阔。

全球范围内,嘉能可、欧亚、洛阳钼业等跨国矿企占据了碳酸钴的主要市场份额,我国碳酸钴行业内既有技术领先、生产规模大的大型企业,也不乏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这些企业在研发技术、产品质量、产品开发能力等方面实力参差不齐。

新思界产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碳酸钴行业竞争激烈,存在产品同质化、高端产品缺乏等问题。此外,碳酸钴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环保监管力度越来越高,我国碳酸钴企业亟需探索更清洁环保的生产方式。

仅四成年轻人选择燃油车,一个时代终将远去?

市场分析和调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定义调研目标

- 首先要明确调研目的,例如推出新产品、进入新市场、了解消费者对现有产品的满意度等。清晰的目标有助于确定调研的方向、范围和重点内容。比如,一家手机厂商想推出一款折叠屏手机,那调研目标可能是了解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的功能期望、价格接受范围和购买意愿。

确定调研内容

- 消费者方面:

- 包括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购买行为(购买频率、购买渠道、购买时间等)、消费习惯、满意度等。例如,对于一家化妆品公司,需要了解消费者喜欢的化妆品类型(是彩妆还是护肤)、品牌忠诚度、在专柜购买还是线上购买等信息。

- 竞争对手方面:

- 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价格策略、渠道分布、促销活动、市场份额等。比如,运动品牌在调研时,要分析竞争对手的运动鞋是主打减震还是轻便,价格是高端定位还是性价比路线,主要在商场店铺销售还是电商平台销售等情况。

- 市场环境方面:

- 宏观环境如经济形势、政策法规、技术发展趋势等;微观环境包括行业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等。例如,新能源汽车企业要考虑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整个汽车行业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等因素。

选择调研方法

- 问卷调查法:

- 设计合理的问卷,通过线上(如网站、社交媒体、电子邮件)或线下(如街头拦截、入户访问)的方式发放问卷收集数据。优点是可以获取大量样本数据,缺点是问卷设计质量和样本的代表性会影响结果准确性。例如,要调研消费者对某种饮料的口味偏好,可通过线上问卷平台发放问卷,询问消费者喜欢的口味、甜度等。

- 访谈法:

- 包括个人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个人深度访谈适合获取详细和深入的信息,焦点小组访谈则可以激发参与者之间的讨论,获得不同观点碰撞后的信息。例如,一家旅游公司在开发新旅游线路时,可对旅游达人进行个人深度访谈,了解独特的旅游需求;同时组织焦点小组访谈,邀请普通游客讨论对新线路的期望和担忧。

- 观察法:

- 可以在自然环境或模拟环境中观察消费者的行为。比如,在超市观察消费者选购日用品的过程,包括他们在货架前的停留时间、比较的品牌和最终的选择等,以此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 实验法:

- 通过控制某些变量,观察其他变量的变化来收集数据。例如,电商平台改变商品的促销方式(如从满减变为赠品),观察消费者的购买量、购买频率等指标的变化,以评估不同促销方式的效果。

- 二手资料收集法:

- 收集已有的数据,如行业报告、统计数据、学术研究论文等。这些资料能够提供市场的宏观数据和历史趋势。比如,一家新成立的金融公司可以参考金融监管机构发布的行业统计数据,了解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

收集数据

- 按照选定的调研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在收集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如果是问卷调查,要注意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如果是访谈,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数据分析

- 数据整理:

-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理和分类,去除无效数据。例如,在问卷数据中,如果有大量重复或明显不符合逻辑的回答,需要将这些数据剔除。

- 数据分析方法:

- 可以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百分比等)来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例如,计算某种产品在不同地区的市场占有率的平均值,以了解其在市场中的整体位置。

- 相关性分析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购买高端产品的频率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 聚类分析可以将消费者或竞争对手等对象按照相似性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策略。

撰写报告

- 报告内容包括引言(阐述调研背景和目的)、调研方法、数据分析结果、结论与建议。结论部分要简洁明了地总结调研发现,建议部分要根据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产品改进建议等。例如,报告结论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包装设计满意度较低,建议部分就可以提出重新设计包装的具体方向和要点。

新能源汽车井喷背后的故事

[汽车之家?行业]?如果你有钱有(车牌)号,会优先购买什么能源形式的车?大部分的Z世代消费者的回答是:燃油车。汽车之家行业频道牵手德勤,对Young频道用户线上行为进行观察,并集了超2000份调研问卷,数据分析后发现:44%的用户选择燃油车;其次为混动车(包括油电混动和插电式混动),占比33%;纯电动车则是吊车尾,占比为19%。

虽然燃油车占比仍是大头,但不可忽视的是新能源车(包括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车)正在一步步崛起。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2576.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20.6万辆,渗透率为4.7%,远低于上述Z世代用户意向比例。这意味着,当Z世代群体成为购车主力时,新能源车的销量会得到显著提升。

=

Z世代意指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又称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未来5至10年,他们将全面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成为消费主力。基于此,汽车之家联手全球咨询公司德勤推出《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对Z世代群体汽车消费态度进行线上线下调研,并发布“这一届的年轻人”系列文章。

此次线上调研问卷共收获有效样本量2017份,用户年龄覆盖11岁至25岁;男女比例为52:48;包括26%的车主用户和74%的潜在车主用户;用户居住地覆盖了一至五线城市(包括新一线)等。与此同时,为了解Z世代与其他世代群体在汽车消费态度上的差异,此次调研同时补充了非Z世代样本128份,作为对析数据使用。

加油方便/技术成熟,Z世代偏爱燃油车

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快速发展,燃油车地位目前显然悍然不动。从调研数据来看,燃油车毫无疑问是Z世代更偏好的能源类型。用户喜爱燃油车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加油方便;二是驾驶乐趣更足;三是没有里程焦虑;四是技术更加成熟。

针对不同能源形式,Z世代购车时的关注点(多选)也有细微的差距。毫无疑问的是,不论是选择何种能源类型,安全、舒适度都是用户最关心的话题。第三名的争夺则激烈一些。相对而言,燃油车车型,年轻人更关注动力;混动车型和纯电动车型,用户则都是更关注价格。

除此之外,由于各个能源形式本身特点所致,Z世代用户对他们的关注点必然会不同。例如年轻人在选择燃油车和混动车时,会考虑到发动机动力因素;在选择新能源车时,会考虑启动速度问题;在选择纯电动车型时,则会思考续航能力等。

不同区域/性别,购车关注点有细微差异

不同城市Z世代用户购车时的关注点也不同。调研数据显示,在选择燃油车时,二三线及以下把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占比均超过了50%;而一线城市则把舒适度放在了第一位,占比为51%。此外,一二线城市用户更关注动力,三线及以下则更关注价格。

Z世代男女生在购车关注点上也有一定区别。虽然双方都把安全放在第一、舒适度放在第二,但女生在购车时这两项因素占比均高于男生,男生在购车时各项因素考虑的则更平均一些。此外相对而言,男生更关注动力;女生更关注外观,如果一款车让女生觉得好看,那么它离被“拿下”也不远了。

而在选择混动车和纯电动车时,城市级别、男女性别几乎无差异,都是更关注舒适、价格和安全。如果说有略微的差异,那么则是,在购买纯电动车时,男生考虑的第一要素是价格,占比为45%;其次是安全,占比41%;第三是舒适度,占比38%。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由于纯电动车价格相对较高,已经对Z世代男生购车造成较大的影响。

新能源车大力发展之下,仍有诸多拦路虎

正如本文开篇所言,Z世代用户目前更偏好燃油车,但新能源车占比显著提升。这很大程度源于政策的推动。为推广新能源汽车,中国建立了完善的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推进的整套政策体系。

早期推动力量主要为财政补贴。早在2009年,我国开始对指定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拉开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时代的序幕。新能源汽车在消费层面的打开则得益于免购置税政策的发布。2014年,财政部等发布《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提出自2014年9月至2017年末,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元年开启。

自2015年开始,中国电动汽车每年产销量均保持全球第一,占到全球的50%左右;逐步构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涵盖财税政策、车牌路权、双积分核算、安全监管和电池回收政策等;培育了较完整和自主的产业链体系,除比亚迪、吉利等整车厂外,还有宁德时代、精进电动等一批核心零部件企业……

不过,从销量来看,目前新能源在整体车市中占比还较少。一方面是电动车“心脏”动力电池依然存在价格高、安全性无法完全保障等问题,这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满意度与认可度;另一方面,充电桩、电力配置等基础设施问题一直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掣肘,数据显示,201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与充电桩之比为3:1,时至2019年底车桩比变为3.4:1,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上述问题也是用户最担心的话题。有用户在接受调研时表示,目前一些新能源车的外观设计等十分新潮,但一想到郊游路上还要排队充电,就觉得还是燃油车“香”。不过如果未来充电桩随处可见、充电速度进一步提升,更多的年轻人会考虑购买纯电动车。

全文总结

人们总是高估两年之后的变化,却低估世界十年之后的变化。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再变强,其实也就10年左右时间。虽然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车存在价格偏高、充电不够便利等问题,不过随着国家对新能源领域补助的进一步延续,车圈、资本圈持续步局,以及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支持,长远来看,新能源发展大势不会逆。一大批充电便利、价格便宜的纯电动车终将到来。(文/汽车之家?章涟漪)

相关阅读:

《保守or激进?一文读懂Z世代的购车态度》

《中德日稳居三强?解析Z世代的车系偏好》

《不信偶像信朋友?Z世代购车选择大公开》

《仅仅看高颜值?Z世代选车比想象更务实》

《渠道五花八门?Z世代购车还是更爱4S店》

聚焦3.15,细数新能源汽车六大“罪状”

宇宙的尽头是什么?

不是铁岭,而是车都。

虎年伊始,在房地产喊冷、汽车业回暖——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井喷——春风下,国内热衷发展汽车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纷纷加码布局新汽车,进一步抢占新能源汽车赛道,大有把自己的老区、新区、特区、开发区变成新的“造车区”——“车都”的虎劲。

最新的令人大跌眼镜的是2月12日,在辽宁发布公众号(辽宁省官微)推发文章《沈阳市大东区“五抓”并举,争当振兴发展排头兵》中提及:“结合文官片区城市更新,拉开工业发展空间,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整车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就像此前小米总部和工厂落地北京之前的桥段一样,这篇文章火了一天——没活过半集——就去领盒饭了:辽宁发布公众号很快选择删除,特斯拉官方澄清道为不实消息。

相比被段子害惨的“投资不过山海关”,首都的招商引资最近是杠杠的。

2022年1月,北京市先后公布2022年的重点建设项目,新能源产业及智能电动车是亮点:推动小米汽车制造工厂、卫蓝新能源固态电池一期、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中心、特斯拉设计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支持北京奔驰提高产能、投放新能源产品;完成理想汽车制造基地工厂改扩建,确保设备顺利进场安装调试;支持北汽集团等传统车企转型升级。

在继小米汽车之后,另一家科技巨头百度的造车项目——集度已在北京悄然设立新总部,并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

2022年1月1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官方网站发布的2021年度工作总结,无意中泄露这一“天机”。

2022年1月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到:2022年,北京市将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精准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培育更多硬科技独角兽。

在新旧动能转换、新老汽车切换的当口,北京并不满足近几年发展受到挫折的北汽新能源,同时看上更有活力的理想汽车和小米汽车以及下场造车的百度等科技企业。

2021年10月,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工建设。新工厂是在原停摆了2年的北京现代一工厂厂区上进行改造,总投资60亿元,预计2023年9月建成投产。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

2021年11月27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科技签约仪式举行,此前被武汉、合肥、长春等地“追晕”的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

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将下线开产。

不仅是沈阳、北京,长春、武汉、上海、重庆、广州等主要城市的领导更是亲赴企业一线,鼓劲加油,摇旗呐喊,希望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保持稳增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合肥、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更是新年放大招,加强招商和营商环境营造力度。

2022年2月10日,安徽郑栅洁在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带头开展现场办公的新闻在网上迅速传播,企业负责人纷纷点赞,一位外地来皖投资的企业家说,这次活动“别开生面”,犹如“春风拂面”,看到“三个转变”:从“企业被动找领导”转变为“领导主动找企业”,从“企业多次多头找”转变为“领导分批逐一听”,从不仅解决了“一个一个问题”转变为解决“一类一类问题”。

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及: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5%;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

中国社科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总规模可达到千万辆。

中国社科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总规模可达到千万辆。

从当下及未来来看,失去新能源汽车产业,就缺乏拉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稳增长、保就业等最强“发动机”,而现在还不“变速、换挡、转向”,等到灯枯、油尽就没有带电、再见艳阳的机会。

新一轮底特律、汽车城、车都、车谷的大城竞争,已经开始。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10个省市把汽车当做支柱产业、主要产业或第一产业的城市,更是把当地车企当做香饽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万亿级增长极。

汽车商业评论从各地的官方发布探寻出虎年一些地方对当地汽车产业渴求和希冀。

1月22日,吉林、来一汽慰问一线员工,调研生产经营情况,主持召开座谈会。

中国一汽官微报道说,陪同的还有省委常委、常务副,长春市委副书记、王子联,省秘书长等省市大员。

来到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动力总成工厂,实地察看零部件研发、生产线运行等情况,看望慰问一线员工,提前送上节日祝福,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致以崇高敬意。

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在座谈会上介绍一汽2022年生产经营及一季度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过去一年,“省市大力支持 一汽 克服重重困难”,深挖内部潜力,努力把“缺芯”等影响降到了最低,改革更加深入,创新更加突出, 红旗 品牌销量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提升,总体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他希望一汽牢记殷殷嘱托,保持昂扬斗志,续写“风景这边独好”新篇章,“省市将一如既往为一汽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表示,2022年,一汽将以“红旗”发展为标杆,以品牌建设为统领,以用户为中心,以全面创新驱动为主线,坚决打好四大攻坚战,认真抓好九大方面重点工作,向着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目标奋勇前进,“努力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月7日虎年开工第一天, 上海 市委书记走访 上汽集团 旗下的捷氢科技,详细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发展及核心技术研发情况,走进车间察看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

捷氢科技官微报道说,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捷氢科技董事长和捷氢科技总经理结合发展实际,就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支撑、全产业链贯通以及运营政策保障等谈了想法建议。

仔细询问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产业发展前景以及当前存在的瓶颈难点,鼓励企业瞄准关键领域加大攻坚突破力度,真正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海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在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这为企业发展、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广阔舞台。

“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各类政策举措更好更快、更加精准地对接、落地、见效。”他希望企业把优势做优、把长板拉长,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协同创新,与上下游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加快推动形成有影响力、有引领力的产业集群,更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国家战略实施。

2月14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武汉经开区、中国车谷)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咬定全年目标,加压奋进、比学赶超,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为实现全年再续精彩打下坚实基础。

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工厂,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深入交流,仔细听取企业产品研发及生产经营情况介绍,察看整车生产线,了解整车制造和销售情况。

他希望东风公司抢抓机遇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加快布局下一代汽车产业链,建设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共同推动武汉市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并表示“相关区和部门要一如既往做好服务,支持企业在汉发展壮大”。

来到汉南片区百亿项目现场,走进项目工地,仔细听取武汉经开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他强调,“项目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要压实责任、加强协调、优化服务,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座谈会上,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就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城融合和一季度开门红等工作作了汇报。 希望武汉经开区要敢于“跳起来摘桃子”,在全国经开区方阵中争先进位。

(中国车谷)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紧抓实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谈及汽车产业发展时,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紧抓实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此前的2月10日,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和工委副书记、区长与东风本田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交流。

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快 本田 全球首个新能源标杆整车工厂建设,携手推进 东风 本田 汽车年产销达到百万辆规模。

2月7日——春节期后上班的第一天,重庆市领导分别前往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和重点企业调研,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重庆市委书记和市委副书记、赴西部(重庆)科学城实地调研项目建设进展和企业生产情况。

在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研发领域拥有多项国内领先技术的企业展厅,观看核心产品展示,了解关键技术指标性能优势。

车间里机器人在生产线忙碌,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作业。

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生产销售等情况。他说,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希望企业抢抓机遇,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立足存量做优增量,持续推动汽车产品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祝愿金康公司在新的一年发展越来越好。

2月11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人民日报重庆分社社长调研赛力斯。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总裁等陪同调研。参加座谈并对小康集团近年来转型升级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再接再厉发展好新能源汽车。

2月14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和江北区委书记一行莅临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参观调研,看望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表示,“重庆市各级人民法院将不断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2月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到广汽集团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情况,听取人大代表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希望广汽集团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事业发展步伐,推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先后走进广汽埃安、广汽研究院、广汽乘用车的总装车间、电池车间、科技展厅、造型室,详细了解新能源汽车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自主品牌打造等情况,并与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和一线员工深入互动交流。

充分肯定广汽集团取得的成绩:广汽集团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打造令人自豪的民族品牌,产品赢得消费者信赖,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特别是面对肺炎疫情以及全球芯片短缺的冲击,广汽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汽车产销、营业收入、利税总额等主要经营指标均超出预期,充分发挥作为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和主力军作用。

以招商引资和豪赌出名的合肥市一开年就加码工作强度。2月12日下午,安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主持召开今年第1次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会指出,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服务保障项目建设,要做到“四个靠前”:政策发力靠前、程序审批靠前、指导工作靠前、破解难题靠前,力保不让一个项目因工作不及时、服务不到位而受困。

强调, 理念 要新,标准要高,速度要快——“宁让程序等项目、不让项目等程序”。

说起合肥市对于招商引资的头部企业、重大战略项目敢大胆出手跟投、领投,要数合肥与 蔚来 的故事。 蔚来 汽车创始人、董事长这个“2019年最惨的男人”,曾向全国18个城市求援,最后只有合肥把 蔚来 从ICU(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回来,重获新生。

实际上,2020年一季度尽管还在疫情中,合肥派出的多路“侦察兵”,把朋友圈问个遍,查了个底朝天。这用合肥市委书记的话说,合肥这个投资团队拼的不是手气是手艺。

让汽车圈记忆犹新的是,2021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峰会6月10日在合肥开幕首日。特地抽出时间,与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参会嘉宾分批会谈。

合肥将坚持做“最懂你的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动汽车之都。

智能电动汽车是合肥战新产业的重点方向,合肥坚持以更有为推动市场更有效,创造了很多政企合作成功案例。欢迎更多企业家、投资家来肥共话合作,合肥将坚持做“最懂你的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动汽车之都。

据说安徽省从省委领导开始,每个人分工一个产业链,除了分管工作,还是某个具体产业链的链长。因为合肥连续引进了液晶面板巨头京东方、押中了半导体企业长鑫和兆易创新及造车新势力蔚来,成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合肥也得了一个绰号——伪装成的最佳投资机构。

合肥首先把“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作为招商目标——芯片的芯、液晶屏的屏、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集成电路、面向消费终端的现代制造、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不管是请院士专家和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大半个汽车圈来开研讨会,还是请顶尖咨询公司来做咨询,关键是把产业链地图拉出来,然后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每个分支,分布怎么样,有哪些头部公司,拉出清单来。缺哪些,那就精准出击,把它拉到合肥。

可谓,目标非常精准,一个个上去谈;目标企业需要什么便利条件,就给创造条件;目标企业正在推动什么策略,就配合策略;今年谈不成,那就明年接着来,直到拿下目标。这一点,非常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汽车商业评论还发现,其他新一线城市,例如南京,同样把汽车等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

南京被称为引进造车新势力最多的城市,虽然所剩牌新能源汽车品牌不多,但南京在2月7日召开新春第一会向全市上下发出动员令、发布《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加快形成全面便利、高度活跃、本质公平、充分开放的发展环境,努力迈入全球营商环境一流城市行列。

南京发布微信号说,这是该市出台的第四个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16项工作任务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其中,建立政策服务场景化实施细则制度、深化“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等7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汽车商业评论也提醒各地,许多地方都想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积极性是好的,但能否大家都成为车城或车都,这还要取决于许多方面,尤其是否具备基础条件。

一是从市场需求看,我国并不需要那么多新能源汽车城。

赛迪研究院统计,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规划总产能达2669万辆,远超实际需求。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产能利用率只有5.1%。即使按照2021年销量289.3万辆来算,产能利用率也不过11%。

二是底特律向来并不是自封的,是水到渠成,车到路有,车到城起,你做好了,别人自然承认你。

三是不搞汽车城建设,做精做强做大某一汽车链上的零部件——做新型汽配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城、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城同样也很好。

50多年来持续研究产业现象并有数部“汽车强国”书籍出版的汽车专家程振彪建议,大家不要一哄而上,搞成投资热,结果没有效益,最后损失很大。“不是不要远大目标,而是不要好高骛远,轻视了基础和做扎实功。”

新能源汽车消费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维权又成关注焦点,而与汽车消费相关的维权自然也是热搜常客。3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提到,2022年全国12315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1.6万件,同比增长62.84%。其中,合同问题、质量问题、虚宣传问题增速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26.33%、77.35%、75.65%。

话说回来,新能源带来了不仅是新的动力形式,新的出行体验,也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用户运营模式。但是随着新能源车销量不断飙涨,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这些问题虽然常常有用户控诉,但在新能源品牌野蛮生长的背景之下,却从来没有被主机厂正面对待过。今天我们就来数一数这些年新能源车的六大罪状。

夸大宣传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是最能体现新能源车科技感的功能,也是新能源车曾经一直着力宣传的卖点。

然而大家应该还会对两年前蔚来ES8在沈海高速上的有印象,当时车主因为开启了所谓的自动驾驶功能导致车辆在高速上发生交通事故,最终车毁人亡。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引发的舆论风波,让当时蔚小理这批造车新势力们匆忙将“自动驾驶”改成“驾驶”。一场因为轻信厂家对自动驾驶的宣传而引发的事故,最终以所有厂家更改宣传话术草草收场。

此后的这两年里,主机厂虽然一方面在宣传话术上规避“自动驾驶”,同时加入各种免责条款和注意事项,但是另一方面还是在通过智能、激光雷达、视觉感知这类体现着尖端科技,充满诱惑力的词汇,和官方的各种无人驾驶在占领用户的心智,让用户对这类驾驶系统充满信任感。

事实上,无论是顶流的特斯拉,还是装配越来越多激光雷达的国产新能源车,在国内现阶段的自动驾驶能力仍然是停留在L2级别驾驶上,哪怕是这些车型在软硬件层面上已经具备了L3级别甚至更高的能力。

但正是由于这种对硬件过度宣传给用户的暗示,让很多人还是会相信车辆的驾驶功能,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年即使车企不提“自动驾驶”,但因为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是有增无减。

续航里程严重缩水

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的缩水和虚标,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个行业的潜规则。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洞察报告》中就有显示,在新能源汽车使用不满意因素排行中,续航不足占比达30.3%,位列第一。

最近几年,威马、埃安、小鹏、飞凡等新能源车企都曾经因为续航里程虚标和严重缩水的问题,被车主集体投诉维权。但车企面对续航里程这个问题,却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

理由很简单,因为“裁判”和“球员”都是厂家。只要车企测试认为电池没问题,电控系统没问题,那么就必定是车主自己的问题。更何况,续航里程也的确会受到季节、环境、驾驶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哪怕是国标从当初的NEDC变成了如今的CLTC,依然没能真正客观的反映出一辆新能源车的真实续航能力。

于是,新能源车市场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默契的规则:车企卖力宣传标称续航,消费者买车从不相信标称续航,最终默默吃亏的还是消费者。其实,给一组客观的可供参考的续航数据很难吗?并不难,只是达不到宣传的目的,车企不愿而已。

电池自燃事故频发

先看几组数据:

在2022年的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共发生640起火灾,相比2021年上升了32%,90天自燃640辆汽车,平均每天有7台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请注意这还只是2022年的一季度,要知道整个2022年新能源车的销量仍在飙涨。

有媒体统计过,2022年1-11月,仅仅是在各媒体网站上有过明确报道的新能源车自燃就有74起,理想、小鹏、宝马、埃安、保时捷、北汽等等,几乎你数的出来的新能源车都曾“榜上有名”。

无论是三元锂电还是磷酸铁锂,无论是刀片电池还是弹匣电池,不管厂家事前宣传通过什么针刺火烧试验,多么多么安全,在市场上仍然难逃自燃和爆炸的现象。即使“新能源汽车自燃概率更低”常常被马斯克、李斌这些新能源车企大佬们拿来作为宣称电动车更安全的理由,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燃油车起火,新能源汽车起火往往更难以控制和预防的,且常常在短时间内发生不可控的火情。

以次充好,货不对板

2022年,售价直追保时捷的高合汽车又闹出了“音响门”,导致大量车主集体投诉,由此揭开了又一行业内幕:所谓的各种高端车型上配备的国际名牌音响,大多都是授权贴牌的国产产品而已,不仅音响效果存在差异,而且价格相差悬殊。

这类在燃油车时代并不多见,但在新能源时代,随着造车方式发生了改变,厂家的宣传一味强调高端,实际上在一辆新能源车上,那些厂家宣称的硬件配置到底是不是货真价实,或许我们都要打个问号。

用户数据隐私无保障

还记得在2021年底,先是有小鹏因为6个月违规集43万张客户人脸数据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万元。之后又有蔚来的用户数据遭窃,被黑客勒索1500万元。

用户隐私数据是否被违规集,以及如何确保安全,本来就是相关部门高速重视的一个问题。2021年10月开始实施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对汽车数据的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规范,明确规定数据用默认不收集原则,除非驾驶人自主设定;数据要进行脱敏处理,尽可能进行匿名化、去标识化等。

但事实上,无论是出于产品的开发研究,还是对驾驶行为安全的研究,车企必然会对车辆和用户数据进行集。来自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显示,一辆智能网联汽车每天至少收集10TB数据。那么这些数据,哪些属于合规集,哪些属于违规集,又该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用户不关心,车企也不会主动透露。

某位互联网大佬曾表示中国用户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在很多情况下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和效率。这也导致了车企在隐私数据这块有太多不透明的操作。随着新能源车用户基数越来越大,这个问题迟早要爆雷。

厂家漠视合同权益纠纷

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用了直营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厂家更好管控价格,以销定产,消费者购车也能够享受全国统一的价格和权益。然而这也意味着,一旦合同出现纠纷,消费者将要直面比经销商更加强势的厂家。

在新能源车领域,消费者支付定金后,排产期限达不到预期时间,承诺提车期限一再延迟、下订后对应车型的价格、配置或权益发生变化等引起的纠纷依旧可以说是相当常见。强势的厂家基本上都是“我说了算”的态度,稍许友好一点的厂家或许会做出一些补偿方案,但说到底,吃亏的还是用户。

像此前特斯拉、小鹏、理想都曾经遭遇过类似的维权问题。比如小鹏和理想的新车定价罔顾老车主的权益遭到老车主集体投诉;特斯拉因为全系车型频繁降价也被车主集体维权。还有极氪、阿维塔、smart都因为订车之后出现权益纠纷,或是排产不断延期而遭致车主的投诉。

如果投诉群体规模大,厂家或许迫于舆论压力会给出解决方案。但那些散户型的用户,往往只会成为维权浪潮下沉默的大多数。

写在最后:

根据媒体报道,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用户投诉率为20%,在全球排名第一。这个数字在高达688.7万辆的销量数据衬托下,显得格外刺眼。而前面说到的新能源车六大“罪状”,在举国鼓励新能源车发展的大背景下,却从未在315期间被真正引起重视过。或许,这也是新能源车企多年来一直有恃无恐的原因吧。(文/优视汽车 )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尊贵的椰子0066,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商业模式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而国外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火爆销售,及其商业模式的初步成功,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无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下面将通过对特斯拉和国内以新能源汽车为其未来发展战略核心的比亚迪两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商业模式进行对析。通过对比后发现,尽管比亚迪与特斯拉在产品定位、推广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核心都有一个相同点,即让更多人能够在短期内买得起它们的电动汽车,从而扩大其电动汽车的销售规模。针对这一点,两者都选择了寻求银行合作,以向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运营模式。

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在政策扶植、规划等方面也有所倾斜。从今年10月份开始,已有多项推动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出台,如北京电动汽车“宽松上牌”、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低速电动汽车山东试点等

前瞻产业研究发布的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显示

新能源汽车要有所发展,必须要有所突破。目前阻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障碍还有很多。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价格过高(主要是电池成本高),使得市场容量难以扩大;产业标准不完善,给配套设施建设带来困难;商业运营模式尚待确定,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和推广等等。如果没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将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有成本和市场优势,再加上的大力支持,相信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潜力和有可能抓住发展机遇,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广阔,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