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2025年目标_2025新能源汽车发展
1.西安提出2030年汽车全面电动化 2025年个人购车新能源占比50%
2.长安汽车到2025年累计推出25款智能化新能源汽车
3.大众汽车提高新能源车销量预期:2025年销售150万辆电动车
4.上海市:布局车规级芯片生产 2025年新能源车产量超120万辆
5.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如何?
6.2025“新能源汽车之都”是哪个城市
7.对话陈清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有可能提前实现
国内最大的油品销售企业中国石化在北京宣布,将在2025年之前建设5000座智能充换电站,同时,中国石化与蔚来汽车合作建设的全球首座全智能换电站也正式投运。?
新能源汽车目前是否值得大力推广?
其实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被人诟病的就是电池问题。温度上升、电池老化等问题会导致车辆续航里程变短,而几乎每位新能源车主都有续航里程恐惧症,去充电又不会跟加油一样几分钟就解决 但相信随着科技发展,这些问题应该可以改善甚至解决。国家提出了在2035年实现?碳中和?,碳的排放与处理实现中和,工业是一大块,燃油车也是不小的一方面。所以新能源汽车前景会越来越好的,还是值得推广的。
害怕新能源汽车自燃吗?
首先,现在电池技术发展的挺快,自燃风险很低。其次,2021年1月1日开始将正式实施GB3803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该《要求》规定,?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2021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必须符合这个要求。再次,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使用了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跟三元锂电池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高安全性,磷酸铁锂电池在发生撞击、火烧、针刺等的情况下都不会燃烧和爆炸,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冬季续航降低达不到标称续航怎么办??
电动车在冬季续航会降低,根据我的使用感受,在开暖风的情况下,续航会降低到标称续航的5.5~6折左右,但这对我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我有充电条件,无非就是多充几次电罢了。但是一旦春天到来,又会满血复活。
西安提出2030年汽车全面电动化 2025年个人购车新能源占比50%
2020年对汽车行业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侵蚀、洗牌的加剧以及5G时代的加速到来,都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今年也是我国“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也为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来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汽车行业仍处于调整期。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经济逐步复苏以及消费潜力的释放,业内普遍预计全年汽车总销量有望与去年持平。那么,进入“十四五”的新阶段,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
2021年汽车销量预计增长4%
“2020年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500万辆,大大好于预期,体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强大恢复能力和经济的强大韧性。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未来五年汽车市场也将会稳定增长,202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在日前举办的202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如是说。
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汽车产销均超过了2200万辆。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随着扩大内需战略以及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持续发力,行业生产稳中有升,需求企稳回暖,市场需求逐渐向好。
付炳锋表示:“今年下半年国内市场表现优异,主要得益于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包括增加小客车指标、补贴汽车以旧换新等,加之各地推出的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都较好地释放了汽车市场需求,为促进汽车市场回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也认为,“正常情况下,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释放,加之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不断出台和落实,汽车市场整体上依然会保持回升势头。明年车市增速将会继续回升”。
但值得关注的是,中汽协方面指出,2021年我国汽车市场将迎来发展机遇,包括宏观经济将持续稳定恢复、地方将继续推出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我国疫情防控继续保持良好效果和企业将继续保持促销热情等,但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海外疫情不稳定因素等也将对我国汽车市场产生影响。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21年我国汽车总销量预计达2630万辆,同比增长4%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2170万辆,同比增长7.5%左右;商用车销量460万辆,同比降幅10%左右。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向好
值得一提的是,迈入“十四五”发展新能源汽车仍是重中之重。此前,我国接连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2.0》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不仅阐明了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也坚定了大力发展新能源的信心。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0万辆,同比增长104.9%。今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10.9万辆,同比增长3.9%。
得益于市场环境向好,中汽协也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30万辆,同比增长8%左右。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为180万辆,同比增长40%左右。
与此同时,商务部发言人高峰也透露,2021年商务部将着力推动扩大重点商品的消费,鼓励相关地区优化汽车限购措施,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
据了解,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超出预期,新能源汽车下乡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中汽协数据显示,近30家企业的60多款车加入新能源汽车下乡,初步估算拉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接近20万辆。
除此之外,付炳锋指出,新能源汽车补贴、购置补贴延长至2022年底退出,在补贴、税收、充电设施建设、“双积分”等政策持续推动下,2023-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推广量有望快速增长,这也是支撑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基础。
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4.3万座、换电站528座、各类充电桩150万个,建成“十纵十横两环”约4.9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接下来,工信部也将加快脚步,达到充换电便利性显著提高、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的要求。
总的来看,在迈入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正如付炳锋所言,在“十四五”阶段,中国汽车市场将步入“低速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未来5-10年,是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冲击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长安汽车到2025年累计推出25款智能化新能源汽车
易车讯 近日,西安市人民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内容显示,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增注册个人购置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0%左右,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以下是意见原文。
各区、县人民,市人民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是落实党中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的有效途径。为贯彻落实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工信部等14个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工信部联通装〔2020〕159号)、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发改产业〔2020〕202号)等文件精神,抢抓机遇,加快构筑汽车产业发展新优势,经市同意,现就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紧扣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自主培育和引进合作并重,强化整车整机带动、创新引领、应用牵引,着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产业基础高端化;依托龙头企业,持续补链、强链、延链、增链、稳链,培育聚集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产业发展实现“一跃升四突破”:
(一)产业规模实现新跃升。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汽车制造业的40%以上,产销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二)核心竞争力提升取得新突破。整车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千瓦时/百公里,市场推广规模全国领先。
(三)关键领域发展取得新突破。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深入融合发展。
(四)品牌培育打造取得新突破。培育国际、国内知名的汽车品牌,打造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形成市场认可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多元化的西安新能源汽车制造品牌。
(五)绿色交通体系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注册汽车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提高,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万辆左右;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提升重载货车、工程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力争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新能源汽车迭代升级。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方向,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汽车等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推动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多技术路线并重,实现乘用车、商用车及专用车全系列多元化发展。
(二)提高产业链稳定性竞争力。着力构建安全可控、层级合理、供给全市、配套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以整车需求为牵引,做强动力电池,做大电机、电控,破解“卡脖子”瓶颈及短板弱项,形成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三)改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推进全市汽车电动化,持续提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定相关标准和完善监管体系,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
四、主要任务
(一)发展壮大整车规模
1.扩大新能源乘用车领先优势。大力支持比亚迪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比亚迪发挥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先、品牌领先、市场领先优势,支持企业DM-I超级混动和纯电动并行发展,推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车型,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依托现有基础,积极引进国际高端品牌和造车新势力,进一步扩大全市新能源汽车产能。鼓励支持西安吉利加大研发投入,及时推出更多性能优异、性价比高的车型产品,抢占市场,充分释能。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乘用车基本形成高、中、低端全覆盖,纯电动与混合动力多路线,轿车和SUV全系列发展的格局。(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投资局)
2.推动新能源载货车规模化量产。鼓励支持陕汽、比亚迪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加大纯电动、氢燃料、无人驾驶重卡的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针对不同用途、不同工况、不同需求,丰富系列、拓展车型、加快推广。支持专用车企业针对电动汽车特点,做好现有产品升级换代,加快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上市,做专做精新能源专用车。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载货车实现多技术路线并举、产品系列全覆盖、产销规模行业领先。(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加快新能源客车投产释放产能。支持比亚迪纯电动客车基地充分释放产能,依托品牌优势、营销渠道,丰富客车品种,实行定制化生产,进一步扩大产销规模。实施品牌培育工程,以公交、旅游观光车、通勤车等市场为重点,研发生产适应城市和农村不同使用条件、耐用、经济的城镇客车系列产品,激发现有客车企业的发展潜力,大力培育特色客车自主品牌,不断做大新能源客车制造产业规模。(责任单位:高新区管委会、相关区县;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二)贯通产业链供应链
1.做大做强动力电池产业。推动比亚迪、三星环新等企业持续放量和提产扩能,加快比亚迪刀片等新型动力电池、北汽双园等高端动力电池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汽车动力电池形成配套西安、供应全国,产销规模居全国前列的发展格局。(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投资局、市发改委)
2.培育拓展产业链体系。围绕整车需求牵引,坚持政策引导、企业主导、园区承载,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三电”核心部件企业,以及车联网、车规级芯片、汽车电子电器等关键核心部件企业,补齐短板弱项,形成自主可控、层级合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相关区县;配合单位:市投资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构建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区域,持续强化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优化园区“软硬件”实力,创新入园政策,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通过整车带动、服务吸引,力促一批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聚集发展,打造1—2个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责任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相关区县;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投资局)
(三)强化突破关键领域
1.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作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支持和推动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企业跨界协同、跨领域融合。发挥全市科研丰富的优势,鼓励支持高校、企业、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联合攻关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研发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与定位、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V2X)、线控执行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应用,支持西咸新区、高新区、航天基地等区域,率先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和测试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配合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航天基地管委会,相关区县)
2.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整合高校科研机构、汽车企业以及制氢运氢等产业链上下游,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重点推进燃料电池电堆、超临界水蒸气制氢等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产业化应用。支持推动陕汽等整车企业,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试验、适应性改进,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开发区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示范,探索研究市场运营商业模式,加快产业化步伐。(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
3.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陕汽、比亚迪、法士特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水平的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等,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产学研联合攻关,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瓶颈技术,突破整车控制、车身轻量化、电动汽车底盘、动力电池设计、电池正负极材料、驱动电机及控制器、智能驾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建设,参与国内外、行业标准起草,引领行业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
(四)突出产业市场拓展
1.推动公共领域汽车全面电动化。巩固公交车电动化成果,加快出租车、网约车全面电动化进程,加强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购需求管理,鼓励其带头使用和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比例。稳步提升驾校和考试车辆、物流配送、环卫、工程建设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2021年起,新投运的绿色物流转运中心城市配送转运车辆全部用纯电动车;2022年起,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到2024年,现存非纯电动公交车、出租车基本完成淘汰或退出;到2028年,非纯电动网约车全部完成退出。鼓励渣土车、环卫车等电动化,2022年底前争取向市场投放1000辆小型电动建筑垃圾运输车;力争到2025年,渣土、环卫(中小型)、搅拌、城市客运、景区、通勤、物流、驾校和考试等车辆实行电动化替代。(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机关事务中心、市国资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发改委、市文化旅游局、西安城投集团;配合单位:各区县、开发区管委会)
2.鼓励私人领域推广使用。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停车便利、不限行、充电桩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整车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宣传力度,普及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知识,进一步加大渠道建设和促销力度、开展“以旧换新”等模式,让利消费者,促进私人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健全市场流通机制,鼓励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交易并完善鉴定评估机构,不断壮大交易份额。到2025年,私人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提升,力争全市新增注册个人购置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0%左右。(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3.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西安市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原则,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鼓励融资租赁等新型商业模式,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覆盖全市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需求。到2022年,全市新建成投运集中式充电场站200个、充电桩10000根。力争到2025年建成投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350个、充电桩20000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各区县、开发区管委会)
4.强化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切实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监督,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营运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做好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支持制定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安全检测标准,逐步推动动力电池针刺试验等综合测试工作。加强新能源汽车报废回收管理,督促指导有资质的回收拆解企业做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加大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和故障应急处置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消防、救灾和人员疏散等重大应急事故。(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汽车产业工作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市级相关部门、区县、开发区管委会各负其职,协同推进,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全市形成上下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汽车专项资金向我市汽车项目倾斜支持。用活、用足先进制造业强市等相关政策,继续兑现落实现行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补贴政策,实施三环内新能源物流车不限行等差异化交通管理措施,研究制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鼓励银行、担保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信贷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并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
(三)强化人才保障。依托我市科技优势,加快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交通运输学院、西安汽车职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共建培训基地,提高专业技能人才实践能力。发挥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作用,探索“订单式”人才培训机制,对操作人员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
(四)严格督导考核。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完善督查督办举措。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开发区管委会要制定工作,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将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大众汽车提高新能源车销量预期:2025年销售150万辆电动车
财经网汽车讯?长安汽车到2025年将累计推出25款智能化新能源汽车,覆盖EV、PHEV、FCV领域。
长安汽车在12月7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根据香格里拉,长安汽车在2020年打造三大新能源车专用平台,到2025年将累计推出25款智能化新能源汽车,覆盖EV、PHEV、FCV领域。
近日,工信部站公布了一组长安CS75?FCV车型申报信息。对此,财经网汽车联系到长安汽车,对方未予置评。
长安汽车在2017年开启“第三次创业”,宣布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聚焦“新能源化”“品牌向上”和“智能化”三大层面。
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同年10月,长安汽车发布“香格里拉”,表示到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并制定“四大战略行动”,包括千亿行动、万人研发、伙伴、极致体验。
目前,长安汽车正在加速转型步伐。
11月,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正在携手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和高科技的高端产品。
长安汽车表示,此次三方联合创建的全新汽车品牌,定位为智能汽车高端品牌,包括智能电动汽车平台。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推出长安方舟架构平台。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介绍,方舟架构下新一代产品,支持可扩展的智能驾驶配置,并且兼容8种发动机状态,排量覆盖1.2-2.0L,兼容48V低压混动(LV-HEV)、高压混动(HV-HEV)、插电混动(PHEV)3种电气化动力,匹配8种变速器模块,具备16种动力组合模式。
为助力转型,长安汽车今年10月非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61亿股,募集资金总额约60亿元。该笔资金将用于合肥二期项目、NE1?发动机项目、碰撞试验室项目、CD569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长安汽车表示,募投项目实施后将加强公司在技术、研发、品牌等方面投入,助力公司转型;此外,也有助于增强公司的资金实力,满足转型发展的资金需求,优化资本结构。
在销量方面,长安汽车发布11月销售数据为219,526辆,同比增长24.5%,实现连续八个月增长;1-11月累计销量达1,803,047辆,同比增长15.3%,已完成全年销量目标191万辆的九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海市:布局车规级芯片生产 2025年新能源车产量超120万辆
根据大众汽车的最新,预计到2023年底,电动车销量将达到其最初的战略目标:100万辆。这比之前的预期提前了两年。现在,大众汽车到2025年生产150万辆电动汽车。
自e-up?问世以来,大众汽车品牌逐步推出电动汽车。?12月中旬交付了第?250,000?辆电动汽车。该品牌的电动车型范围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不断扩大:2014年推出e-Golf和Golf?GTE,2015年推出Passat?GTE和Passat?Variant?GTE。
在中国,自2018年以来,帕萨特和途观分别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今年宝来和朗逸的电池电动版车型上市。而前不久新迈腾家族中新增了GTE版车型。
销量最高的电动车是e-Golf,交付了104,000辆,随后是Golf?GTE(51,000),Passat?Variant?GTE(42,000辆)和e-up!(21,000辆)。其中约一半的客户选择了电动汽车,而另一半则选择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截至目前,大众汽车品牌在2019年已经交付了超过70,000辆电动汽车,2018年的交付量为50,000辆。其中新能源车型的主要市场是中国,挪威,德国,美国和英国。
2020年将是大众汽车转型的关键一年。随着ID.3和ID家族其他车型的投放,我们的电击行动也将在道路上可见。我们在2025年制定的150万辆电动汽车的表明,人们想要气候友好型的个人出行方式,而我们正在为成千上万的人们提供负担得起的交通工具。
—Thomas?Ulbrich,大众汽车品牌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电动出行
ID.3是基于大众汽车的模块化电动车平台(MEB)生产的电动汽车,可以提供330至550公里(WLTP工况)的续驶里程。其起售价不到30,000欧元。大众汽车还首次提供ID.3的预订服务。迄今为止,已有37,000多名客户预订了ID.3并支付了订金。
大众汽车于11月在Zwickau工厂开始生产ID.3,对此该工厂已经为生产该车完成了转换。从2021年起,每年将有多达330,000辆电动汽车下线,这使Zwickau成为欧洲最大、效率最高的EV工厂。
在中国和美国,ID.家族将预先在海外市场投产,目前已经在中国安亭工厂开始装配调试工作。
在电击行动方面,大众汽车还开拓了许多新业务。新成立的子公司Elli使大众汽车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目前,Elli已经拥有10,000多个客户。此外,大众汽车还将与其经销商一起建设自己的充电站。到2025年,整个欧洲的经销商和工厂将建立36,000个充电站。
大众汽车还将开放MEB平台,福特将成为最早使用MEB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从2023年起,该公司将在欧洲提供MEB平台打造的车辆,并在六年内实现销售超过600,000辆汽车的目标。
大众汽车还将大力投入电池的开发,测试和生产环节。2020年起,大众汽车将与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在萨尔茨吉特(Salzgitter)建立一个容量为16吉瓦时的电池工厂。该工厂于2023年底/?2024年初开始生产。
明年,大众汽车将继续并加强其点击行动。ID.3将于2020年夏季上市。ID.家族的其他车型也将陆续加入进来。第一款纯电动SUV车型——ID.?CROZZ将在年内完成全球首发,兹维考电动车工厂将在2020年开始生产该车。大众汽车的全球第二大工厂——安亭工厂也将开始生产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电动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如何?
易车讯 在今日举行的上海市人民记者招待会上,上海市龚正表示:“上海市是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目前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地。上海市目标是“十四五”末期到2025年,全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要超过120万辆,产值要突破3500亿元,建成满足125万辆以上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充电网络。”
近年来上海已经从供给需求两端发力,推出一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措施,包括新能源汽车2021—2025年的,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政策,鼓励购买使用办法等等。
此外,上海还将出台《实施意见》,比如推动充换电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新能源汽车现在很多都是智能网联汽车,现在的智能网联汽车是软件定义汽车,确实前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去年到目前,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缺芯的问题比较严重,我们现在也加大力度,布局车规级芯片的生产。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统筹推进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推广应用、数据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新能能源汽车大赛道上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5“新能源汽车之都”是哪个城市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行业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还有更高期待。这也倒逼新能源汽车领域加速变革,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高水平的国际开放合作,推动全球协同创新,让中国和各国一起,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新能源汽车相关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广义新能源汽车,又称代用燃料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这类全部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也包括混合动力电动车、乙醇汽油汽车等部分使用非石油燃料的汽车。目前存在的所有新能源汽车都包括在这一概念里。
对话陈清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有可能提前实现
在一个很多人没想到的城市,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签约重大项目55个,总投资1543亿元。 在“链主”企业带动作用下,更好更优地配置、聚集要素和打造应用场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运维服务,这个城市就是——成都。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成都市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约46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市汽车总量的比例提升至6.8%,排名全国城市第六,非汽车限购城市第一。
日前,《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发布,《意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出指导,将引导支持整车企业开展纯电、氢燃料电池整车集成技术创新,鼓励引导整车企业与国内国际相关领域优势企业合作研制新能源汽车,我们从成都市产业发展不难看出其将极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按照《意见》,到2025年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产量达到25万辆;力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80万辆,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达到80%;建成各类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6万个 。未来,全市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共享汽车、小型自动挡驾考驾培车、环卫车、城市物流配送车原则上全部使用纯电动汽车或氢燃料电池汽车。到2025年,巡游出租车、共享汽车、小型自动挡驾考车电动化比例达100%,纯电动网约车保有量达到9万辆。
不仅如此,成都还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贯彻执行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蓉打造新能源汽车直销平台,推进重点领域市属国资运营主体与产业园区合作;提高市民和企业绿色低碳意识,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联动销售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展示促销活动。
对于企业,《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中提出,支持具有较强资金实力、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优势整车企业在我市投资建设新能源整车项目。强化国有平台公司战略投入,探索通过并购重组、股权投资等方式组建本地大型汽车集团。
从上述 《意见》中 不难看出,不只是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依然是各个城市的核心方向,而这也与提到的“ 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紧密结合。相信接下来在汽车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无论对于成都市还是各个市的行业发展及增强内需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都能带来满意的结果。
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汽车革命向纵深发展,汽车的属性已经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机械产品基础上的电力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
陈清泰认为,新能源汽车预期目标要变成现实,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以新的理念,把它放在高科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
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
新京报:要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占比两成的目标是否困难?如何实现?
陈清泰:从宏观管理、政策调控和引导预期的角度出发,设立一个指导性目标是必要的。关键是看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和使用环境何时达到、甚至超过燃油车。很多专家预计这个时间节点在2025年,从现在的发展情况看可能会提前。
新京报:随着新能源汽车占比上升,并不断释放造福社会的效果,前景可期。需要创造哪些配套条件?
陈清泰:有关方面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达到1500万辆、保有量达到8000万辆,新车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将达到70%。这个预测要变成现实,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产业链的调整改造,标准法规的建立和调整,以及就业岗位转移等,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每一个方面都是周期较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以新的理念,把它放在高科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其中打破壁垒、开放市场如果把握得好,我们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赢家。
新京报:本次规划鼓励充换电服务,这会是一种过渡模式还是终极模式?
陈清泰:未来可能是两种模式并存,不同的使用场景有不同的选择。
2011年国家启动电动车产业化时,就规划了换电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下来。经历近10年的实践,今年国家在“新基建”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再次提出换电模式,给产业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很值得认真研究。
目前来看,换电模式有很多优势:一是换电模式可实行车电分离,使电动车购车成本低于同级别的燃油车;二是换电时间只需3-5分钟,与燃油车加油相当,解决了充电时间长问题;三是电池租赁费加上电费后,电动车能源成本仍只相当于燃油车的1/3至1/4;四是电动汽车的二手车与电池无关,将改变二手车定价模式;五是电池由专业公司拥有、管理、维护、梯次利用和报废后再利用,有利于电池的充分利用和全寿命周期的安全与环保。
此外,换电模式还具有基本不需要快充,有利于电池寿命和充电安全;充电时间有较大灵活性;换电站与停车场无关,有利于在城市布局;可通过制定系列化标准,基本不影响同级别不同品牌汽车的个性化等优势。
总体看,换电模式有可能消除电动汽车的诸多弱点,发挥电动汽车的优势,加快电动车性价比超越燃油车的过程,但这有待市场的考验。
选择充电还是换电是企业产品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换电模式已经有了一次大起大落。企业如选择换电模式,应做好市场调查,审慎做出决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林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